现在的台湾人民有民怨官员有官怨-【新闻】
现在的台湾:人民有“民怨”,官员有“官怨”
台海网11月22日讯 台湾《联合晚报》今日社论说,“行政院长”吴敦义到底是出身民代,接任“阁揆”后,连续出手的“庶民经济”与“票选民怨”,不但创造新闻效果,也颇能显现苦民所苦的用心。可是,这些动作若要创造实质意义,某些基本问题不能不坦然面对。
经济指标,有其专业传统,大致上很少国家或地区能标新立异。不过,这并不意味台湾不能因地制宜;如果主动设计出某些指标,以掌握民众的实质生活现况,或也可从不同面向去了解民意。但接下来是关键问题:行政体系如何回应民意,以具体实践庶民经济呢?
自从吴“院长”提出这个点子以来,“民怨”成了新的闻焦点,连媒体都在帮忙搜集民怨,一时间简直民怨如潮水涌来。行政体系现在手忙脚乱,穷于接招,原因不难理解。一来官僚体系本来就僵化于一贯思维,不容易创新;二来文官体制有其职业的稳定保障,而政务官来来去去,每位上台时都提一套新方案,却不一定有机会于任内兑现支票。这类例子一多,基层公务员哪还在乎“院长”、“部长”的政策呢!
民怨议题,亦可如是观察。老百姓在日常生活里,与国家法制规定、与官僚打交道的经验,虽不能说每次都充满怨气,但“民不与官斗”的历史教训其来有自。如今就算民主政府有各种诉愿机制,但老百姓多半仍觉得官官相护。也难怪这两天舆论一致检讨,问题的真正关键,不在“民怨在哪里”,而是,解决民怨的官僚体系,是否能解决问题?
现在的台湾,人民有民怨,官员却也抱怨“官不聊生”。如果最后大家继续抱怨,继续推拖,则“庶民经济”的口号不无可能成为日后回顾吴“内阁”政绩的“笑柄”。如果吴“内阁”有决心,不要使“票选民怨”沦为官民互吐苦水大赛,则也许该首先深自检讨公务员文化。陈水扁在“总统”任期内的贪腐纪录固然惊人,但他在台北市长任内推动行政革新,造成户政单位等民众最常接触的公务机关气象一新,确实是当时受到好评的政绩。“吴揆”要消民怨,何不就从整顿官僚文化做起?